造血干細(xì)胞捐獻
張女士,朝陽凌源人,96年生人,2015年在遼寧警察學(xué)院讀書時采集了造血干細(xì)胞血樣,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,始終堅守初心,等待著與她配型相合的患者出現(xiàn)。2024年4月張女士與一位患者配型成功,當(dāng)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詢問她是否捐獻時,她毫不猶豫,義無反顧的決定捐獻。就這樣兩個相隔遙遠(yuǎn)的陌生人,因為造血 干細(xì)胞移植即將建立“骨肉親情”。她也成為遼寧第329例,朝陽第16例造血干細(xì)胞捐獻者。
她說:“我心里很清楚,當(dāng)我成為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之時,就決定會為這個承諾負(fù)責(zé)到底。在告知家人并征得同意后,經(jīng)高分辨、體檢等檢查合格,我正式在捐獻同意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,并定于7月20號去沈陽進行造血干細(xì)胞的采集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逐漸意識到自己并沒有大家所說的那么偉大,這就如同保安保障客戶的財產(chǎn)及人身安全,醫(yī)生護士治病救人一樣。整件事對我來說,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做了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,如同去了一次愉快的旅行,得到一件漂亮的新衣服。”
“我知道我要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愛心的善事兒,我既激動又不安。激動的是:作為一位普通人,能用自己的愛心去幫助別人,我非常高興,作為一名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,能夠有機會用實際行動實踐自己作為志愿者的誓言,我感到很榮幸。不安的是:在這項愛心事業(yè)中,我只不過做了一個普通人,一名志愿者應(yīng)該做的事,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揚。”
“我總想起曾在電視里看到,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因病魔的折磨而變得形容枯槁,一頭頭烏黑的秀發(fā)因化療作用而脫落,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終抵不過死神的召喚而離我們遠(yuǎn)去,那時死亡給我的不僅是恐懼,還有人們面對它時的無可奈何,以及至親從此陰陽相隔的悲戚。而后來,知識漸漸增長,我才懂得與病魔、死亡抗?fàn)帟r人類并非真的無能為力。”
“其實,捐獻造血干細(xì)胞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,在某種角度上講,它跟獻血小板的程序差不多,幾乎沒有痛苦,也不影響健康,只是我們對他了解的太少,有太多的畏懼心理。從我了解造血干細(xì)胞移植的情況開始,我就暗暗提醒自己:我一定要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中去。我清楚我的人生將因此更加有意義,因為人活著就要幫助更多的人,獨樂樂不如眾樂樂!”
采集前夜,張女士說:“捐獻造血干細(xì)胞這事兒肯定一輩子也忘不了。我非常感激我家賀先生一直堅定地支持我的決定 ,他替我承擔(dān)了太多的壓力,替我去和雙方父母解釋,做工作。我也問過他,你同意我去嗎?他說:“如果這事放我身上我肯定要去,放你身上其實不太想讓你去,但是這是救命的事,不能攔著你。”
張女士還說:“我公公是最支持我的,他說這是非常有福氣的事。這事經(jīng)歷完以后你倆就該千順萬順,越來越好了。 因為愛出者愛返,福往者福來。”
是呀,心里有陽光,所見是光明;眼里有愛意,所言即善良。當(dāng)張女士的造血干細(xì)胞溶入患者的血液,這生命的種子在病體內(nèi)生根發(fā)芽堅強繁衍。若他是孩童,將不再受那病痛的折磨,與爸爸媽媽團團圓圓;若他是位青年,他與愛人將不再受那生離死別的痛苦,日日相伴朝看彩霞暮看云;若他是位長者,將重獲健康,享那天倫之樂,弄孫含飴于膝下。